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

熱血V.S.疲憊,問題出在哪裡?

作者:黃馨宏先生(助教)

志同道合,哪怕初次見面



楊醫師及助教好友們合影,呂盈芳攝

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楊醫師的演講,先感謝楊醫師願意與大家分享這個難得的機會,能夠這麼接近教育第一現場(編按:演講地點在國中),實屬不易,讓我又重新驗證了很多自己對於教育和推廣閱讀的想法。


一人號招,眾人爭相響應  


這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這麼多平常在網路上的神人們,從台灣的各個角落集中到這八百位孩子們的面前,只為了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,這份不求回報的付出,想想,真是令人感到充滿敬意,更是令人佩服楊醫師這些日子以來所慢慢累積出來的號召力。


回想起自學專業簡報與演說技巧以來,掌握演講對象想要與需要的課題一直是最困難的部分,更何況今天的對象是離自己有一段世代差距的孩子們。


親自見證,學子舉手踴躍



信義國中學生舉手踴躍,別低估孩子潛能


事前我也試著做出一份自認為適合他們的簡報,活動結束後,再回頭看那一份簡報,顯然對於掌握現在的孩子的想要與需要,有些落差。孩子們的程度和踴躍,超乎我的想像,就算是演講中提到的一些較為生澀的文學作品,總還是有幾位同學略有所聞,相當難得。


起點行為,必須精準掌握    


幾位講者由淺入深的引領,讓自己也重新回顧許多以往擦肩而過的好書與好作家。在經營聽眾方面,給十五歲左右的孩子做簡報,使用動漫語言、穿插問答搭配趣味競賽,幾乎是必備的技巧。


對話熱區,如何持續擴大


看了幾位優秀的助教上台,也讓提醒自己,去思考當觀眾人數眾多時,如何持續擴大以講者為中心的對話熱區,將關注往中間、邊角等幾個冷門位置送,提高大家參與的興致,鼓勵本來就願意表達的孩子作出更有深度的發言外,也引起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的孩子能夠有條有理的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
嚴謹安排,才有信手捻來


沒有親臨現場前,沒有那麼強的感覺,看似隨手拈來的幾分鐘,其實背後是嚴謹的安排與設計,難怪楊斯棓醫師的場子是我少數看過觀眾參與度如此之高的場合。

除了神人們有備而來的分享外,一些場邊的觀察也挺耐人尋味。

和醫療現場一樣,在大學裡講授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第一現場的氣氛是截然不同的,理想性像是薄霧一般,揮之則去,毫無痕跡。

回想起十五前自己在國中的日子,現在的孩子,素質顯然比起我在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,要來的更積極、勇敢的多,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,也擁有更加鮮明和獨特的個性。但學校所施加的約束與壓力顯然並沒有比當年減少多少。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脫離了義務教育的日子甚久,對於學校的管制,一方面很是震驚;一方面難過的是,這麼多年過去,台灣的基層教育現場卻還是沒有找出更文明的方式,來引導孩子去做應該做的事情。


熱血V.S.疲憊,問題出在哪裡?


相較於我們幾位助教的滿腔熱血和興致忡忡,幾位陪同孩子們來聽演講的老師們卻明顯流露著相當疲倦的眼神。也許是即將進入周末的關係,也許是和孩子們相處真的需要過人體力,即便台上的講者講得精采,部分老師們揚起的笑容也有些沉重。那樣的笑容,對我自己而言,再熟悉不過。

在醫院工作的時候,也常常有相當精彩的演講和教學課程,但日常事務的繁重,要打起精神來認真學習,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真的不太容易。我不禁捫心自問,體制下的教育系統,為什麼讓在第一線為學生講授知識的老師們這麼疲倦?


批改作業、兀自讀書、閉目養神...


有些老師在場邊批改著同學們的作業,有些則低頭看著自己的書,有些也就只是在後頭閉目養神。就算現在每一個班級大概都只有十幾年前的一半大小,對於學習的熱情,好像不增反減。為什麼不能打造對於老師來說,更為健康的從業環境,能夠讓每位老師在有限的上班時間,就能做好教學工作的勞務,也願意自我學習,無須占用他們私人的假日時間,四處通勤上課? 但要激起這種意願和熱情,似乎是台灣各產業都難以解決的大哉問。


推廣多年,成效相當有限


政府推廣全民閱讀多年,成效卻還是相當有限。這些老師們讓我想起四處可見的通勤族。台灣的通勤族手上大多都是一部又一部的手機,鮮少有人拿著書本,頂多,也就是只有學生拿著講義與課本,背背單字準備考試的光景。其他社會人士,少數的閱讀時間就這麼消耗在無關緊要的速食資訊上,相當可惜。


信義國中,交情好的同學們在聆聽演講過程中認真書寫


改變一人,一人改變萬人


一場演講能夠引導多少人,可能不多;但一個被影響的人,後續能夠創造的可能性就難以估計了。


意猶未盡,相約不久將來


楊醫師與各位助教所散發出來的正向與積極,是此次最大的感動之一,可惜時間有限,希望下次還能有時間認識各位,向各位學習的機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